关于我们

项目展示

获奖情况

中衡新闻

联系我们

ABOUT US PROJECT LIST HONOR NEWS CONTACT US

大城崛起丨从水乡洼地到经开区“五连冠”

热闻链接
作者 2021.07.06

1.gif

  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27年间,从“水乡洼地”到如今的全国经开区考评(商务部组织开展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五连冠”(2016-2020年)。

2.jpg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衡设计集团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冯正功先生,是第一批参加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成员之一,参与了园区建设从最初开拓到目前建成的全过程,并设计了众多的园区第一个项目。中衡设计作为园区的首批建设者,全过程亲历者、见证者和实践者,助力园区建设发展,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将“园区建设”的经验,推广出去。

  为献礼建党百年!自7月1日起苏州日报推出七一特刊《走向复兴》,回望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容市貌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变化无疑是其中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冯正功大师作为园区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接受了《苏州日报》记者采访。

  本文已发表于《苏州日报》2021年07月01日 T11版;“引力播”

  记者:董捷

  “引力播”,是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倾力打造的新闻客户端软件,囊括了苏报集团旗下《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等三张报纸和大苏州新闻,以及记者采编的原创首发新闻和国内国际重大事件、社会活动、时评理论以及文化、教育、旅游、金融、商业、地产等各类资讯信息。

  1994年5月,从一张蓝图起步,苏州工业园区走出了一条产城融合的发展之路,创造了一座现代化新城的建设奇迹——

  从泥塘到经开区“五连冠”

  《苏州日报》2021年07月01日 T11版

3.jpg

4.jpg

  “50年不落后!”这是1994年,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之初立下的目标。27年后,苏州工业园区这个在烂地泥塘里“种”出来的现代化新城,在国家级经开区考评中实现了“五连冠”。去年,辖区人均GDP达到5.1万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5倍。

  以政府为核心,引导产业发展,吸引人流聚集,科学而前瞻性的城市规划与产业发展相互匹配。从一张蓝图起步,苏州工业园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走出了一条产城融合的发展之路,创造了一座现代化新城的建设奇迹。

  非凡启程

  概念规划当时看来是“天价”

  1994年5月12日清晨,打桩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古城东的宁静。这宣告了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的启动,也让“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进入了中国开发区建设的视野。

  上世纪90年代,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区、开发区建设热潮。但大多数地方对规划的认识还停留在“边开发、边规划”阶段。因此,当一份花了当时看来是“天价”的详细规划展现在眼前时,人们看待园区的眼光,无疑多了几分审慎。

  以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为蓝本,园区概念规划借鉴新加坡规划体系,上有确定长远目标和宏观控制指标的“概念规划”;中有确定园区性质、规模、土地利用结构和总体布局、交通体系、总体景观等等的“总体规划”;下有建设指导和建设控制的“详细规划”和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景观设计”。

  “规划,为园区的建设定下了调子——打造一座宜业、宜居、宜商的现代化新城。”作为第一批参加园区规划建设的人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衡设计集团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冯正功对当时的种种仍记忆犹新。按照新加坡的规划理念,城市建设应先产业、再住宅,最后是商业和各种城市功能形态的不断完善。园区的一路开发,正是沿着这条线进行的。

  自主借鉴

  刚性原则和灵活执行完美结合

  几天就盖一层楼,各种建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长高”……在园区打下第一根桩之后,这些在国内其他开发区常见的场景,在园区却没能再现。“先产业,意味着要在农田上建起一座座现代化厂房,一切必须以良好的基础设施为前提。”冯正功说,园区对此早有方案,即以全面编制的各项基础设施的专业规划,在国内率先实行了高标准的“九通一平”。

  地面没有立起一幢建筑,功夫都在地下。随着“九通一平”的完成,前来考察的客商络绎不绝,一份份项目签约让人眼花缭乱。“园区的开发建设,不是对新加坡经验的照搬照抄,而是结合自身实际的自主借鉴。初期最集中的表现,就是项目建设刚性原则和灵活性执行的有机结合。”冯正功说。

  刚性,指的是规划实施管理实行“规划师-处长-总规划师”三级审批制,各类用地都必须按用途使用,不能因迁就项目而任意变更规划,杜绝开发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灵活性则表现在各方面,例如工业用地的容积率没有完全固定,而是灵活设置在0.3-2.5之间;竣工验收可按项目运营紧迫程度,分别发放临时使用证或永久使用证。正是这种自主借鉴、灵活变通的完美融合,让这些“舶来”的经验既“接地气”,又接轨国际,从而为园区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框架基础。

  产城融

  合十年探路再造一个“新苏州”

  进入新世纪,园区按下了发展快进键。2004年,“十周岁”的园区交出了一张靓丽的成绩单:经济实力已与1993年的苏州市基本相当,相当于十年再造了一个苏州。

  27年前,对习惯“路边小店”的居民而言,邻里中心是个陌生而遥远的概念。1998年5月,园区首个邻里中心新城邻里中心正式开业。彼时,周边仅有新城花园首期29户入住居民,邻里中心的工作人员比顾客都多。“当时,我们想把肯德基引进来。对方工作人员过来考察,就站在门前数,一个小时能有多少人经过。”园区邻里中心管理有限公司一名曾参与当时招商的工作人员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超市、电影院、咖啡馆、舞厅、图书馆纷纷入驻邻里中心。新城邻里中心的肯德基也一度成为该品牌在全苏州最赚钱的门店。

  邻里中心带来了“家门口幸福”,也折射出园区开发建设“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良性互动。伴随着产业项目的高歌猛进,园区的人流集聚,住宅、商业、交通、教育、医疗、城市公共空间等功能逐步成型。这些反过来又构成了园区的“软实力”,吸引人流、信息流、智慧流在这里交汇。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园区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由原先的70平方公里扩展至80平方公里,总面积达到288平方公里,开启了园区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Bsports必一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