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项目展示

获奖情况

中衡新闻

联系我们

ABOUT US PROJECT LIST HONOR NEWS CONTACT US

岁末感言丨冯正功丨笃行致远 向阳而行

学术科研
作者 2022.01.29

  旧年新岁之交,“CA当代建筑”微信公众号延续传统,邀请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冯正功等多位建筑师撰写“2021岁末感言”。冯正功大师回顾了在面临行业转型阵痛的2021年遇到的困境,这十余年来始终坚持在路上的“发现彭城”之旅,以及笃行不怠的“延续”探索等等,深感道阻且长但不失收获,因而坚信“我们唯有不轻言放弃、知行合一、不断探索,方能跨越发展周期的低谷,到达新的高地。”并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业界同仁共勉!

  编者按:

  无论喧嚣与沉静、无常与顺遂,关于生活、关于自我、关于建筑都是永恒的话题。旧岁已近暮,新岁将登场。在辞旧迎新的日子,“CA当代建筑”微信公众号延续传统,策划了“2021岁末感言”系列专题,邀请建筑师、学者共同回顾我们的身边人、周围事,与大家分享一年来的收获和感悟。我们希望能提供一个平台,可以使建筑师在高速运转的时代,慢下脚步,认真思考之后踏实地继续前行。

1.jpg

  冯正功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江苏省设计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江苏省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

  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总建筑师

笃行致远  向阳而行

文/冯正功

  疫情期间的第三个春节即将来临,在这两年里,我们不仅经历着漫长胶着的疫情,也经历着行业发展的转型阵痛,以往追求“量级增长”的模式已成为行业发展瓶颈,更多同行感受到前进路上的寒意。岁末之时,忆起这些年来,我带领团队一直探索在路上的“发现彭城之旅”,始终坚守对建筑高品质的追求,以及建筑师的初心与责任,不得不感慨:所有沧桑过往皆为今日序章!我们坚持着的探索、经历的挫折,都将激励着我们,继续笃行致远、向阳而行!

  由点及面的“发现彭城之旅”

  我的故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古称“彭城”,和国内许多二三线城市一样,古城面临着城市文脉如何延续、城市特色如何塑造的问题。

  2021年3月23日,徐州老城城南的护城河——奎河正式开盖改造,标志着徐州的城市更新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而这一天,我已经期待了十年。

  2010年,借由徐州市中心最后一片棚户区回龙窝的改造,我向徐州市有关领导建议:以回龙窝为契机,链接散落的文脉遗迹,挖掘隐含的空间秩序,以恢复古城徐州的城市架构。在这十余年的时间里,我们顺利地重塑了回龙窝地区传统街巷,完成了融合传统与现代、过去和未来的城墙博物馆,它们如同抹去尘埃的历史一角,让世人得以窥知一段古彭城的过往。

2.jpg

3.jpg

  ▲回龙窝历史街区、古城墙与博物馆(摄影:中衡设计 秦伟)

  在回龙窝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我和团队再次向主管单位提出了将紧邻回龙窝历史街区主入口但已掩盖的护城河改造为城市公园的初步想法。由于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当时无法实现;但可喜的是,今年这条护城河终于打开了!

4.jpg

  ▲城下城博物馆屋顶广场效果图

5.jpg

  ▲城下城博物馆遗址大厅效果图

  2020年,徐州市中心区域彭城广场地块因地铁的建设而开挖,这成为一个新契机。正在施工中的城下城博物馆即将于2022年开放,并将成为一座能整体呈现徐州“城下城,府下府,街下街,井下井” 叠城奇观的城市博物馆。2020年3月,徐州市政府召开历史文脉建设重点工程的专题会议。我和设计团队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对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节点进行梳理链接。

6.jpg

  ▲徐州市南北历史文脉规划设计

  徐州的实践对于许多类似的古城来说,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一个路径:由点及面,以延续城市的文脉作为城市可持续更新的重要目标。在这其中,我们主动与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城市规划师等共同探索能够兼容城市文脉延续与综合发展的可持续更新路径,用专业设计为众多古城挖掘、保留与再现历史的记忆。建筑师成为参与城市更新与城市文脉保护的推动者、实施者,不得不说令人十分振奋!

7.jpg

  ▲由点及面,延续城市的文脉是城市可持续更新的重要目标

  这些年来,中衡对建筑品质的精益追求赢得了徐州市政府的信任,让我有了更多机会为家乡的城市与乡村建设留下了一些作品:与我的母校徐州四中渊源极深的天主教堂,与孟建民院士合作的徐州一中新校区二期,多次实地调研、与村民深入交流之后完成的随形就势、引水为渠的徐州睢宁鲤鱼村等项目陆续完工并即将投入使用。

8.jpg

9.jpg

  ▲天主教徐州教区主教府鸟瞰、主入口透视图

10.jpg

11.png

  ▲鲤鱼村项目初期田野调研与入户访谈、百年老宅(2019年)

12.jpg

13.jpg

  ▲鲤鱼村鸟瞰、百年老宅改造为村民活动中心和展览馆(摄影:中衡设计 秦伟)

  笃行不怠的“延续”探索

  在多年的设计生涯中,我一直在思索传统地域建筑如何能为当代建筑设计带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参考?如何用适宜的现代建筑空间策略为传统地域建筑注入新的活力?对此,我提出了“延续建筑”的设计创作观,但“延续”并不是目的,正如程泰宁院士在为我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延续建筑》作序时写道:“‘延续’是一个需要不懈探索、不懈创新的过程。延续的方向,不在西方,不在后方,而在前方”。而所有的思考,都应落实在持续不断的实践中。

14.jpg

15.jpg

  ▲苏州第二工人文化宫鸟瞰、中庭(摄影:中衡设计 秦伟)

16.png

17.png

18.png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教学楼鸟瞰、中庭效果图

19.jpg

20.jpg

  ▲苏州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二期效果图

  2021年,除了家乡徐州,其他地方也不断有好消息传来:苏州第二工人文化宫获得了鲁班奖;经过两年的建设,苏州大学未来校区首期已于11月8日正式启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在稳步深化中;苏州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二期项目于9月份正式开工了;中科大苏州校园的设计也开始了。同时,公司又相继中标了宿迁市民活动中心和古涵洞博物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宿迁市民活动中心将通过多层次立体园林的理念构建城市生态公园,古涵洞博物馆则抽取宿迁特有的拱券式水渠作为建筑单元的构成要素。

21.jpg

22.jpg

23.jpg

  ▲宿迁市民活动中心效果图

24.png

25.jpg

  ▲宿迁古涵洞博物馆效果图

  这些项目虽地域、功能、概念不同,但都实践了“延续建筑”将传统建筑、地域文化、历史文脉、城市记忆等作为设计要素融入新建筑的设计理念,赋予现代建筑中国气质。

  热爱,是永恒的动力

  与高校合作、为青年建筑学子授课是我多年来的坚持。2021年这样的机会更多些。在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我接触到许多青春洋溢的建筑学子。

  一方面,我与他们分享了我的设计实践和项目落地经验,希望他们既重视锻炼基本技能,也能深入实践养成良好设计习惯,更重要的是践行“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在更大范围内积累人文知识、拓展设计视域,正所谓“唯有源头活水来”,如此才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与创新源泉。

  另一方面,在解答他们关于建筑创作和职业发展的困惑的同时,我也从中收获良多,尤其是从学生们身上感受到对于建筑学科与建筑师这份职业纯粹的热爱,这正是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26.jpg

  ▲与华中科技大学演讲现场师生合照

  2021年,行业虽难,但依然有众多同行的佳作不断涌现。业内同行们步履虽艰,但所坚守的无论是项目品质还是建筑师的社会责任都被证明是人民需要的!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更高质量的建筑空间与城市环境的追求,必然是行业转型的最大机遇与挑战。而我们唯有不轻言放弃、知行合一、不断探索,方能跨越发展周期的低谷,到达新的高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与诸君共勉!

Bsports必一体育